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,具有高发病率、高复发率、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。本报告基于《脑血管病防治指南(2024年版)》,从疾病负担、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,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。
我国脑血管病疾病负担沉重,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,每年新发卒中约394万例,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/3,现患病的卒中患者达2800多万人。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,因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23%。且缺血性卒中的标化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在增长,未来卒中负担可能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快速增长。
在防治措施上,急救环节至关重要。一方面要提高早期识别能力,推广 “中风120”“BEFAST” 口诀来快速识别早期症状;另一方面要优化院前急救流程,利用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 “上车即入院”,同时提高院内救治效率,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。
预防是降低脑血管病负担的关键。人群评估针对35岁以上高危人群,评估可干预的危险因素。个体预防中,控制危险因素是重点,如高血压患者多数应将血压控制在130/80mmHg以下,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,血脂异常者要控制LDL-C水平等,同时干预不健康生活方式。二级预防针对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有不同策略,如脑出血控制血压,缺血性卒中和TIA进行病因诊断及分层、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。
展开剩余81%各类脑血管病的临床管理各有特点。缺血性卒中和TIA根据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选择再灌注治疗等措施;脑出血需管理血压、颅内压,必要时手术;蛛网膜下腔出血尽早治疗病因,预防再出血等;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则要进行病因治疗、抗凝治疗等。此外,还需关注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处理,如颅内压增高、发热、血糖异常等,通过相应措施改善患者预后。
在护理和康复方面,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,做好静脉溶栓护理和住院护理。康复采用三级康复网络,针对不同功能障碍采取相应康复措施。同时,通过公众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,提高公众健康素养,促进患者自我管理,降低脑血管病发病和复发风险。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发布于:广东省